撰文 / 何毓書
「碗破了,再買新的就好了阿!」
那麼,人心呢?我們的家呢?
日本311大地震後,許多人來到中村邦夫(KUNIO MAKAMURA)先生的工作室,急切想要修復手中的破碗、破壺。中村先生明白,他手中所修復的,終究是人心。
待物、待人、待己,其實息息相關。我們對待物件的方式,反映出自己的三觀。而我們正處於前所未有的「棄時代」,今日隨手丟棄的衣服,可能就是明日任意丟棄的關係。人心,卻會在經歷創傷的時刻,渴求一種指向永恆的安心感。
「這不僅僅是修復而已,感覺更接近『創造』。」中村先生說道。
中村先生是日本金繼師傅(Kintsugi),運用傳統技法、貴重金屬與現代素材修復器物,在東京經營工作室已10多年。對於修復,他有著一番獨到見解,其實這也是日本文化中對生命的見解。
「當某個物件已經接近完美,就沒有什麼發展性了; 還有缺口的物件卻充滿未知,令人感到興奮! 完成品就是完成了,但未完成品就有很多想像空間。」
原來這就是「新創造」(New Creation)。當我們著眼於眼前的問題,一心想著「修復」,反而錯失了真正的寶藏。我們需要以一種全新的眼光,想像這些碎片的可能性。基於它原本的素材、甚至是經歷破碎的故事性,「新創造」更寶貴、獨一無二的存在。
此刻的台灣,需要個人的「新創造」,也需要整體社會的「新創造」。
我們的文化,塑造我們成為專業的「問題解決者」,是絕佳優勢。但過度關注「問題」的思維,卻會侵蝕我們的心智,以至於人心惶惶、看不見希望,反而錯失了真正的寶藏。
「金繼」正如一股清澈美麗的水流,為我們未完成的美麗家園,開啟未來的想像力。期待著,將是什麼樣的「金」,帶領我們前往這個家的新創造呢?防疫期間,是值得我們好好發揮想像力的主題。
影片製作/ @WINDRIDER Makoto Fujimura Art
潤稿編輯/ 何毓書,財團法人卓越藝術傳播基金會 總幹事
Comments